被忽视的需求—人格障碍与物化的关系
1.物化是什么?
物化是,对方只是把你当成一个凳子,一个桌子,一个订书器。所以在对方的眼里你不是一个生物,不是一个人,你只是一个订书器,一个桌子一个凳子而已,他有需要就来坐一下,用一下。如果没有需要,就放在一边, 就像我们不会去考虑一把椅子会有什么感觉一样。
2.物化的形成原因。
被爱滋养过的种子,他才会健康饱满,未来才能长出一棵壮树的小树。如果没有得到爱或者充足的爱的种子,是残缺不全的,它的残破将会伴随一生。几乎没有办法改变。如果残破的部分不是很大,也许可以改变。没有得到过爱滋养的种子,就是被物化的成长环境。没有得到过爱,所以也无法送出爱。
一部分有问题的种子成为了精神病,一部分成为了人格障碍。现在已经明确列出的13种人格障碍,他们都是由残破种子成长起来的树。而残破会伴随一生。
偶尔能改善的人一般都是残破面比较小的。还需积极奋进的人,努力不断改变自己,超越自己的人,才能如此万幸,能突破命运。怎么说呢?这里的命运,并不是像玄学一样的命。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。就像你出生在哪里?你拥有什么样的原生家庭,是你左右不了的。这边是命运赐予我们的一部分。
你的命运,从一出生,就已经开始了,并不是你能左右的。
我有个朋友,这里称呼她为Eve。Eve毕业整10年。换了至少20份工作。这正常嘛?她有工作能力, 聪明,幽默风趣,综合能力很高,但是为什么?很不幸,这一切便是原生家庭赋予她的命运,我认为的命运就是,思维行为方式结果的汇总。
Eve说,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家里根本就没有温暖,以前不明白,现在理解了更深刻的含义,这个所谓的温暖就是爸妈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,当成一个人来看待,知道她会有喜怒哀乐。失落的时候,需要爸爸妈妈的一句安慰,一个拥抱,或者一个眼神。一句理解。而Ever从来没有这些。她的成长环境似乎就像是养牛场的一只牛,饲主怎么会考虑牛的喜怒哀乐呢。所以这样的父母他也不会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。
这就是物化。
3.物化的不良后果。
被原生家庭物化,长大的孩子,内心是痛苦的,她经常处在痛苦中,有的时候,经常会认为,还有什么理由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想法。
4.物化对亲密关系的危害。
在亲密关系里面,如果你遇到一个有人格障碍的伴侣,那么你同样也会被物化。因为对方的世界里只有自己。所以ta看不到你的任何需求。
真实的案例。
我的一位朋友,Alex,因为一个客户的违约。有一笔30万的回款收入泡汤了,对一个年轻收入不高的人来说,这是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。我们都会觉得Alex男朋友至少会用语言去安慰她。可是很不幸,Alex交往了一名人格障碍的男朋友。
此刻,Alex把此事告诉给她的男朋友,对方只是说着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,无视Alex的情绪。
于是,Alex说,
“我今天心情很糟糕,我的一笔单子丢了,我损失了30万,所以不想再听你讲新闻了。”
Alex的男朋友说:“你闭嘴!“
Alex用委屈,愤怒,的情绪回应说:“为什么?我这么难过,你不至少应该安慰我一下吗?”
男朋友说:“你现在闭嘴还来得及。”
Alex开始愤怒了:“我现在非常难过,你就不能安慰我一下,你这是什么反应?!”
男朋友说:‘‘开始倒数,3 “
Alex:“你这是什么态度,我难受你跟我说什么闭嘴!”
对方回应:“2”
Alex:“你这是什么态度!!!”
男朋友:“1”
Alex:“你……” 此时话还没有说完,已经被她的男朋友拖进黑名单,w了。
Alex和我诉苦说,这时候的心情无法形容,崩溃,大悲无泪的感觉。
通过Alex的叙事分析出:从他们交往开始,一直以来的沟通都是单向的,就是Alex男友只说自己感兴趣的内容,无论Alex说什么都不回应。他们整日长时间视频聊天,有的时候一天可以聊13个小时。所有的内容都是男方在说,比例在98%以上,聊天内容都是政治新闻和历史。Alex的男朋友几乎从来不说他自己的事,从他一睁开眼开始,就黏着她聊天。
所以Alex有一段时间非常的迷茫,痛苦,焦虑。她在网上找答案,如果一个男的每天黏着你聊,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,每天如此,持续几个月。网上查到的很多答案都是,这个男的一定很喜欢你,然后很多人会告诉你办法啊,那你是不是要主动一些,然后再拉近一下关系等等。
但,很可惜,这些答案都是错误的,实际情况是,这段关系跟爱毫无关,是一种病态,因为Alex遇到了一个人格障碍的男朋友。在这个过程中,Alex就是持续不断的被物化。
造成她长期弥散性焦虑的原因是:反复重复这些问题,这男人有多爱我,每天这样黏着我,但为什么他从来不说他自己,为什么她跟我谈话的内容永远都是那些愤青的内容,而且一说就是十几个小时每天,为什么?
5.物化的发现及不良反应。
在一段关系开始没多久,会对对方行为产生诸多疑问,困扰,焦虑,这种焦虑是弥散性的,长久持续的不间断的。当事人很快便会陷入迷离状态,神情涣散。
以上是原生家庭中被物化,以及在亲密关系中被物化的真实案例。很多被原生家庭物化过的人,一生似乎都不需要亲密关系。
6.群体庞大,社会认知不足。
曾经受过人格障碍伤害的人的群体很庞大,只是有些人走出来了,有些人仍旧在地狱中麻木的煎熬。但,很可惜的是,即便这么庞大的群体,也只占总受害群体的很小的一部分。拿中国来举例,14亿人口,20%的人格障碍,因为我觉得中国的人格障碍问题比美国要严重,因为中国的心理学普及,基本上是没有。而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,出现了很多心理断层。仅仅偏远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就有数不清。最贫穷的地方,贫穷的地区,包括各种城镇,小城市,出现各种发展速度与心理健康不匹配的问题。所以我认为,这几代人有很严重的整体的人格问题。在我认识的人之中,我算了算,至少40%的人格障碍,是已经形成人格障碍的人,没有办法治愈的那种。他们没有自我,内心空洞。所以平均下来我认为中国有20%的人格障碍,14亿的20%,那总体就有2.8亿这人格障碍。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。中国所有的关于人格障碍的网络交流群,全部加在一起,醒悟的不超过5000人。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比例?
即便是在心理学科比较发达的欧洲和美国来说,如果你走在大街上你问,什么是人格障碍?我相信也有很多人,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词。在中国更是如此,我有的朋友是心理学的硕士,我跟他提到人格障碍这个词的时候,他的反应似乎听过,但是很生疏,更不了人格障碍真正是什么?并且,他本身也是人格障碍。很严重的障碍,就是被原生家庭物化的人。他不需要情感,不想组建家庭,更不想要孩子。
7.破解物化方法——心流。
我们会经常觉得,和某种人在一起总会觉得,快乐,心情饱满。如果你心情不好,和这样的人在一起,似乎很快就变好了。这个人的内心能量很充足,会滋养一段关系。内心的正向心流,是能量是在两个人交流,交往中被滋养,茁壮成长的。交流的内容,从你这,到他那,再从他那回来,越变越好的过程,就会不断增加你的能量,滋养你的内心。但如果相反,就会在不断的减低你的能量,甚至消耗你的能量。这里的能量指的是内心的能量,简单举例:即便遇到很多的艰难,你仍然很有勇气做一件事情,这就是内心能量充足的表现。
女人就像一朵花,如果种在肥沃的土壤,它能盛开出很多美丽的花朵,但如果她种植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,很快将会枯萎,衰老,死去。这种速度比我们想象的都要快。
当你了解了心理学领域的人格以后,便会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新的看法。你会觉得一切都变得更加通透。
更好的做自己。















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