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 Code

Responsive Advertisement

为什么明知场是虐恋,却无法离开?心理学剖析其本质

为什么明知场是虐恋,却无法离开?心理学剖析其本质

往外看的人,做着梦,往内看的人,醒着。——荣格

无法离开虐恋的本质。
你的心是磁铁,可以吸引到和你相对的另一半,而如果你忘了去觉察内心(潜意识),只是头脑在思考分析判断(表意识),那么当两者冲突的时候,往往通过头脑是解决不了矛盾。
也就是你头脑告诉你,你是值得被爱的,因为你付出了那么多,你那么爱对方,对方也应该爱你,如果对方不珍惜,就是对方有问题。 但实际内心是匮乏的,长久形成的核心信念是负面的,一直在告诉你,你是不值得被爱的。哪怕你做再多,你仍然是不值得被爱的。
最后,显化给你的真实生活一定是潜意识里的内容。这就是说为什么解决矛盾要向内找,要看自己的内心,而不是从头脑出发,去讲道理,去和对方理论。

所以,荣格说“往外看的人,做着梦,往内看的人,醒着。” 并且还说了更具体的:“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,而你称其为命运。当潜意识被呈现,提升到意识层面,命运就被改写了。”
上次说到什么是爱自己? 什么是真的为对方好?什么是通过为对方好来实打压控制之实。什么时候有问题应该找自己,什么时候应该第一时间去维护自己边界,这些对于走在个人成长路上的人来说,是有一个过程的。
自我意识是成长的核心。
有的被人格障碍精神虐待的患者对爱,好与坏有扭曲的认知。这个问题只能慢慢来,需要当事人自己去慢慢意识。 因为,有时候缺爱与否,童年怎样,当事者未必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。甚至对于爱,什么是爱,可能也存在着理解的差异。

真实案例:小A知道了自己的老公是人格障碍,但是却百般给自己找借口无法离婚。但是她自己的身心确实保守摧残。 其实,这个认识就不对。因为小A明明讨厌别人这个说法,但小A的行为不正表明你对他们说法的认同吗?因为小A觉得离婚的孩子不能要,所以你怎样都不要离婚,这个逻辑。 这跟很多出生在重男轻女家庭的女人本身是受害者,却又在下一代养育上重男轻女,走了同样一条路。让我想到《都挺好》苏家孩子的那个扶弟末妈妈。
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。这个社会有歧视女性,有对离异家庭有偏见吗?有。但是,解决的方法不是这样的。不是因为有歧视女性的现象所以搞女权运动,不是因为对离异家庭存在偏见,所以明明非常痛苦却一直以为了孩子的名义隐忍,不是这样去解决问题的,这样也解决不了问题。

看不起是别人的事,是外在的。你来者不拒的接受了这些投射,认同后进行内化。所以你内心实际是自卑的,也就是你的自卑跟你没有关系,不是你不好,也不是你的错。你要明白这一点。
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,父爱或者母爱的质量不好,或者角色的缺失对孩子确实是有影响的。换一句话说,没离婚的问题要存在还是一样存在。并不因为父母没离婚,这样的家庭就没问题。也许少了些外在的偏见,那么离婚家庭的孩子就要多一些自我认同,少一些对于外来投射的盲目认同,在这一块儿要比别人多一点功课,就是这样。

Post a Comment

0 Comments

Ad Code

Responsive Advertise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