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成长5大要点——心理学分析
在这个时代,比钱更重要的的生存之道是我们所受的教育和学习的能力。——罗伯特 清崎 《富爸爸穷爸爸》作者
自我成长是我们一生都要去修炼的必修课,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越发的顺利和美好;可以更好的实现我们的理想;可以让我们短暂的一生优雅转身。我经过很多年的自我探索,和不断的阅读学习,总结出了以下自我成长最关键的5点。

没有这一步,就不会有接下来的一切。这就像谁都叫不醒装睡的人。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,如果自己不想学习,亲朋好友无论怎样循序教导,威逼利诱,都无济于事。只有自己意识到了要改变,那么才可以吸收到成长所需的养分。就像中国古训中所说:天助自助者。

2. 自我觉醒。
勇敢看向自己内心的好与不好。不断用上帝视角观察自己当下的表现是为什么,这是在表达内心的何种诉求。
我有个一个朋友小慧,经常会出现两种状态:有时候会想到以前伤害过她的人,然后越想越恨,越狠越想,最终陷入情绪黑洞,无法自拔;或者总是在担心:工作做不好怎么和领导交差、被亲朋好友看不起怎么办、未来生活没有保障怎么办 等等,一系列与此时此刻,无关的焦虑把她当下的生活拉入深渊。最后陷入对过去恐惧、憎恨和对未来的焦虑,而她的每一个当下就这样被毁掉。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经历的复杂,若想生活达到,出淤泥而不染,越活越美好的状态,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完成一场自我修行。

3. 不断学习。
人有两种思维模式:成长性思维 和 固定性思维。前者不断学习,知道一切挫折都是种成长。就像我们身边有些朋友,每次见面都有新的变化。而固定型思维的人,则认为自己是一成不变的,遇到挫折则会抱怨命运不济,身边人能力不足等,总之就是看不到自己的问题。就是那种一眼看到老的人。即便10年不见,再次看到他仍旧是10年的状态。
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就结束了学习,其实真正的学习应该是才刚刚开始, 因为我们随后的生活要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,来自工作关系、异性关系、 家庭孩子、父母朋友、自我实现等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。
4. 丢掉恐惧,从现在开始。恐惧会让我们躲在自己舒适区,困住我们的手脚,消耗我们的精力。让我们举足不前,甚至退行。每当我们开始恐惧时,不妨问问自己究竟在害怕什么,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,然后逐条分析,它们真的可怕吗?真的可怕到没有办法解决吗?当我们看到自己的恐惧时,就会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。不要着急,慢慢练习,每天进步1%。

5. 远离有毒的人。
心理学认为:人是环境的产物。
身边围绕着什么样的人,就有会有什么样的人生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。这样耳熟能详的句子,我们听了很多。
如果日常交往的人是这3中:1.抱怨的负能量发射体;2.今朝有酒今朝醉;3.今天有钱今天花。这样的"行尸走肉",那么你就会在在不知不觉中,潜移默化的,被影响。
在我的成长路上,也遇到过这样的人,偶尔会感叹:"只是当时已惘然"。不过,人生中最重要的是,经历后的醒悟。

看似无害的抱怨,其实无形之中在损耗你的精力,消磨你的意志。
下面说说我以往的经历和感受。
某个阳光明媚的周日,我精力满满的晨跑完,打算按照计划去图书馆。晨跑完,刚好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,聊了1个小时,内容和以往一样,大致是:她在诉说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,在这个过程中,我会尽力去感同身受。但是1小时后,我感觉自己被掏空,被痛苦、焦虑等不良情绪所淹没,好像陷入泥沼中无法自拔,瞬间失去了做其他事情的激情与动力。
此次强烈自我碰撞,让我开始分析整件事情:以前处在无意识的状态,如同行尸走兽,总是被环境推着走。自我意识觉醒后发现,放任有毒的人,就是在慢慢摧毁自己。
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累比身体累更难恢复的原因。
心理能量比身体能量的消耗,更难恢复。需要花费数倍,甚至更多的时间,去修复,去疗愈。所以,经常停下脚步,看看自己的内心,听听自己的声音。

自我成长5大要素:渴望改变、自我察觉、学习力、丢掉恐惧、当远离有毒的人
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
从现在就开始行动吧,抓住一个机会最好的时机,是过去和现在。
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。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不要小看平日中点滴的坏习惯,它会慢慢瓦解侵蚀你的意识。不要放弃日常的好习惯,哪怕很小,都是在无形中为自己的成长加分。突然有一天,你会发现,自己的进步,是量的飞跃。








0 Comments